欢迎来到中国科研数据库!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转载】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时间:2024/3/6 16:36:05来源:本站阅读:

“教师科研素质及其提高”系湖北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于2003年11月正式启动,我校作为实验学校,参与重点子课题“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研究”的实验研究,2004年申报立项。两年来,在总课题组及潜江区域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研究实验,本课题实验研究已完成一个实验周期的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1、大背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目标在变,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课程在变,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均呈现新的特征;课堂在变,从满堂灌向主动、生动、自主学习转变;教师角色在变……这些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是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主要举措。教师的主体参与、积极体验是校本培训有效性的保证。 
   2、小背景:徐李中学是一所建校18年的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4人,中高级教师约占35%,学历达标率90%。教师们普遍忙于日常教学,许多教师没有学习和交流的时间,理论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二)理论依据 
   当前我国教育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从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乃至教育评价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的探索、研究,能担当起这个任务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科研型教师队伍。 
   在终身学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与教学观、伦理观、职业生涯观。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师担负起许多新的职业角色,即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成长的对话者、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与开发者。 
   教师职业是一种反思性的职业,所有教师都是在反思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艺术。而“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正是把这一特点实践化。反思是教师培训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培训要关注教师自修教材或自身感触最深的教育理念、最鲜活的案例分析,近期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教学观念或行为的细微变化等。 
   二、实验研究的总体构想 
   (一)基本概念界定 
   所谓科研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是指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科研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对全校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训,促使教师把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自觉变成教育科研的过程,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二)实验假说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课题研究,能使教师自觉地进行教科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规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三)实验目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自修、研究、反思、实践为形式,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根据现代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的要求,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探讨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1、建立共同愿景,促使教师从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进,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2、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造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实验原则 
   自主学习原则。教师除按要求自学教材外,还应主动联系实际,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合作学习原则。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专家与教师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互动作用。 
   学以致用原则。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反思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将自修的理论与方法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促使教师个人成长。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年5月-2004年8月):检索相关理论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举行开题会,申报立项课题。 
   2、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6年4月):全面实施方案,并不断在研究中补充、完善,并进行中期汇报。 
   3、总结阶段(2006年5月):汇编实验资料及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课题报告,并接受专家评鉴。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实验对象 
   学校部分教师。 
   (二)研究内容 
   1、教师科研素质的构成及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2、教师科研素质形成发展过程。 

   3、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有效方法。 

   (三)实验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寻找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 
   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师建立个体档案材料,作跟踪研究,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的具体做法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我校坚持立足校情,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的教学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向常规教学管理要质量,向教师队伍建设要后劲。学校以“教师科研素质及其提高”课题研究促进各项工作,把师德建设、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等工作整合到课题实施过程中,全面提高了教师素质。 

   1、营造研究氛围,提供研究保障 

   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校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观念陈旧、方法呆板、手段落后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为此,学校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决定课改成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以 “教师科研素质及其提高”课题研究为契机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目标。 
   学校高标准布置了一个课题研究活动室,专门配备一台电脑,并为所有实验教师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理论书籍,订阅了大量教育教学报刊,还印制了人手一册的《教师成长手册》。课题组活动室前后布置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和“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标语。鲜花盛开的优雅环境、接通宽带网的电脑以及学校为教师购买的大量书籍、报刊、光盘以及教师培训带回的资料汇编等,营造出浓烈的书香氛围。“促进教师人生事业工程化,正确地认识和设计人生,有效地创造和奉献人生,恰当地调适和享受人生”、“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等理念深入人心。 
   2、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 
   为了迎接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学校把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创新、远程教育有机结合,建立每周五集中自学、交流制度,对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内容与方式、数量与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促进教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主动学习的品质。每月第一周课题组开展交流活动,第二、三周全体教师做自学笔记,第四周学校组织集中辅导。 
   新课程改革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推进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会学习。应该引导教师把学习当成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当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教师学会“享受学习”。基于帮助教师实施个性化阅读的考虑,学校对教师个人购买教育教学类书籍一直给与补助。我们强调,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网络时代已向我们走来,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我们鼓励教师进行网络学习,上网获取信息,更快更好地接受新信息,缩小与城市学校的“数字鸿沟”。 
   3、优化课题指导,改进课题评价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觉得参与课题研究是一种负担,出于应付检查而自学,往往随手拿起一本书就学,自学笔记本上记的内容全部来自市教育局主办的《潜江教育》。还有的教师只对本学科教材教法感兴趣,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涉足很少,学校为教师订的《课程教材 教法》等层次较高的刊物几乎无人问津。根据以上情况,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大原则:厚积薄发,即博览全书,大量阅读,包括学校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而订阅的《教师博览》、《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武汉晚报》等;联系实际,如结合课程标准培训、学洋思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进行自学;取法乎上,即推荐阅读苏氏、陶氏、魏氏等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和层次较高、具有权威性的《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等三刊一报。 
   学校在课题组活动室、校长办公室、远程教育室和微机室建立电子档案和电子图书馆,向全校教师开放。凡教师撰写的案例、论文,各类培训讲义、省课题组简报和《校本行动》杂志,尽可能建立文本和电子两套档案。在学校网站建成以前,鼓励教师将自己的优秀案例、论文上传到全国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中心论坛。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制度。本课题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构建教师自评、小组互评、校长导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教师成长即成果,学校鼓励教师撰写案例、论文,对课题研究启动以来获得的一批科研成果,给予重奖(国家级300-400元、省级100-250元)。 
   五、研究成果 
   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领导班子的远见和实验教师的坚持,我校课题研究现已初显成效,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经验模式,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勇于创造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市“十佳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学校连续两年被表彰为“潜江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看到了教师不计私利、勤奋工作、创造性地将自己的智慧无私献给学生,看到了很多老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向同行学习,团结协作,切磋技艺的谦逊风格。开展课题研究后,学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全校教师在全国、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论文评比中获奖近三十个,在各级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十多个。 
   六、课题研究启示 
   1、要贯彻“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坚持自学为主,指导为辅,强调反思。 
   2、要秉承“求真务实”。农村学校要根据学校和教师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开展校本研修,杜绝形式主义。统筹考虑培训经费的投入、教师工学矛盾、培训实效性,使培训更符合实际。 
   3、要坚持“与时俱进”。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与不断的反思,使教师形成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学校。 
   4、要做到“持之以恒”。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实际困难,如学校领导班子的变动、教师缺乏专业指导、学校经费的困难等。正确对待课题研究中的反复现象,付出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课题组集中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效率,要坚持隔周一次的课题组集中活动。 
   我们相信,教师的校本研修是一条希望之路,将带动我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促进学校成为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生成性的“教师发展学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2024网站

网站上部分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